![](/virtual_attach_file.vsb?afc=6M4L_8oR-ZLNUbnFzGYLzVfLzCbnRL98M8C8UmARMlMfUN-0gihFp2hmCIa0n1hfokhVUYhknmTVMlLYMmQRLzNiMzUiLmTVU47Znm9YolnFMNlsM4LYolQFLln7Lz9Jv2bjo4OeosfwvI80qIbtpYyPLmvig47PLmlJqdAnx&tid=1275&nid=1125&e=.png)
7月2日至6日,第一届粤港澳核物理论坛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物理学院、理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华南师范大学量子物质研究院、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暨南大学物理系、香港大学物理系、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联合举办,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承办。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本次论坛采取了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其他地区部分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核物理与粒子物理方面的专家们,着重围绕大科学装置上的物理目标展开热烈的学术讨论。
此次论坛共计56个报告,其中包含21个邀请报告。在实验研究方面,报告内容既涵盖了粤港澳大湾区及其他大科学装置设计方案、建造或者运行情况以及近期的学术成果等实验研究方面的介绍,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包括了奇特原子核结构与反应、贝塔衰变与中微子物理、超重核合成、原子核裂变、超核物理、核天体物理、加速器物理、重离子碰撞与QCD相变物理、核子结构、奇异强子态以及宇宙射线等理论研究方面的前沿科学问题。现场学术气氛浓厚而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