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李剑 教授 吉林大学
报告时间:2025年4月3日(星期四)9:30-10:30
报告地点:9409会议室
报告摘要
原子核的电荷密度分布及其半径等电荷性质是描述核结构的基本物理量,对验证和完善微观核理论、约束核物质状态方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精确的核电荷分布对电子结构计算至关重要,为原子物理、量子电动力学(OED)检验及新物理探索提供了重要基础。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是描述原子核结构最常用目最成功的微观理论模型之一。然而,该理论在描述核电荷性质时,通常仅考虑质子的有限大小效应,而忽略了更复杂的核子内禀电磁结构与多体效应。本报告首先介绍如何在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中,通过纳入单核子形状因子、超越平均场效应及深度神经网络方法,实现对核电荷性质的精确描述;其次,讨论基于更精确构建的原子核电荷密度,计算类氢离子的结合能和g因子,并探讨其中的原子核体积效应。此外,还将研究利用缪原子光谱提取核电荷半径的模型依赖性,以及提取核电荷分布高阶矩的可行性;最后,简要探讨与核电荷性质相关的交叉研究。
报告人简介
李剑,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获博士学位,之后在吉林大学物理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曾在美国西密歇根大学访问。主要从事原子核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的发展及其对原子核奇特转动现象、电磁性质和能级密度的描述,机器学习在核结构物理中的应用,原子物理中的核效应等的研究。
